首批試點應用出爐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
監管沙箱試點落地北京官宣僅一個多月,首批試點的擬入箱應用便揭開了面紗。1月14日,央行營管部官網披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并針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等6款應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首批擬試點項目參與主體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也不乏有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最終目的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6款應用率先“入箱”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納入試點的機構大多為持牌類機構,6款應用包括:基于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AIBank Inside產品、快審快貸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對應試點單位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聯/度小滿/攜程、百信銀行、寧波銀行、中國銀聯/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試點項目使用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生物識別、支付標記化、API技術、分布式微服務、AI技術等;領域主要包括小微企業融資、條碼支付、銀行卡收單等。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到,首批項目入箱標準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項目需要有技術層面的實質創新,而非僅是商業模式的探索或過去產品的組合;第二從參與主體上看,應是持牌金融機構參與或持牌金融機構聯合科技企業共同申請;第三則從必要性上看,應是傳統手段無法有效監管,只能通過監管沙箱進行探索;此外,從風險上看,需要機構事先準備有效的風險防控和化解機制,一旦消費者發生損失能夠有效償付。
“入箱項目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風險性,目前風險還不太能確定,因此需要一個觀測期和評價機制來檢測風險狀況。”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監管沙箱項目需符合國家發展金融、繼續改革創新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應用到金融領域仍需一步步進行風險的監測和評價。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同樣稱,試行監管沙箱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使金融服務更具有“獲得感”和“適當性”。金融科技監管沙箱首批入箱項目,既充分體現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方向,也真正響應了金融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金融科技企業可搭伴
監管沙箱試點的一大看點在于創新型金融科技企業的參與程度,而從首批落地項目涉及的參與機構看,監管也頗為用心,即采取搭伴“入箱”的模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進入監管沙箱的參與主體目前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其中也不乏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其中便包括度小滿、攜程聯合中國銀聯、中信銀行申請,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聯合中國銀聯聯合進入的案例。
“監管沙箱試點會為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注入規范性和適當性,為其創新提供與監管有效溝通的橋梁。目前看,金融科技企業還需和持牌機構合作申請。”另一知情人士如是說。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要明確金融科技本質還是金融這一至關重要的點,因此只有持牌機構才能單獨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產品,金融科技公司可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解決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參與金融科技創新。從國外實踐經驗來看,實際進入監管沙箱的企業多數還是大型金融機構或是與其有良好合作的科技企業,“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黃震則指出,金融科技企業一定要理解監管意圖和遵循政策法律,不能在沒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野蠻創新。從目前來看,入箱條件要么成為持牌金融機構,要么就是與持牌金融機構聯合進入。因此,對于沒有牌照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爭取去和金融持牌機構合作,聯合申請入箱做創新項目將是一條可選之路。
“消保前置”成熟后可出箱推廣
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此次北京市率先落地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實際也攜帶著“中國版”監管沙箱特色,其中一方面便體現在其在設計之初就設立了風險補償機制等。正如相關監管人士在近日指出,入箱項目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和事前的風險防范約定,如果消費者發生損失,測試機構要賠償。
另有行業資深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稱,中國版監管沙箱最大的特色是“消保前置”,通俗來說,就是將入箱的項目先扔到外面,讓消費者和專家先來“扔石頭”,爭議太大的項目,企業或者項目承擔方須給消費者解釋清楚,有重大風險或者存在重大問題的,最后就不能進。
在黃震看來,“創新項目不能總是在箱里呆著,經過沙箱試驗階段,條件成熟后即可出箱,回歸至常規金融監管條件下去推廣”。他指出,創新項目要想出箱推廣,需做到三個條件,第一是技術要相對成熟和可靠;第二則是風險要可測可知可控;第三就是該創新項目對于消費者的保護有關措施切實可行,如果項目不成功,消費者不認可,這樣就不需要放出去了。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同樣認為,監管沙箱試點的目的,是在強監管的環境下為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提供一定的政策豁免,解除金融科技創新的后顧之憂,同時通過事先的制度安排,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地實現金融創新、合規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動態平衡。試點之后,后期將會結合試點情況來確定是否推廣。(監管沙箱試點落地北京官宣僅一個多月,首批試點的擬入箱應用便揭開了面紗。1月14日,央行營管部官網披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并針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等6款應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首批擬試點項目參與主體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也不乏有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最終目的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6款應用率先“入箱”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納入試點的機構大多為持牌類機構,6款應用包括:基于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AIBank Inside產品、快審快貸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對應試點單位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聯/度小滿/攜程、百信銀行、寧波銀行、中國銀聯/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試點項目使用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生物識別、支付標記化、API技術、分布式微服務、AI技術等;領域主要包括小微企業融資、條碼支付、銀行卡收單等。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到,首批項目入箱標準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項目需要有技術層面的實質創新,而非僅是商業模式的探索或過去產品的組合;第二從參與主體上看,應是持牌金融機構參與或持牌金融機構聯合科技企業共同申請;第三則從必要性上看,應是傳統手段無法有效監管,只能通過監管沙箱進行探索;此外,從風險上看,需要機構事先準備有效的風險防控和化解機制,一旦消費者發生損失能夠有效償付。
“入箱項目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風險性,目前風險還不太能確定,因此需要一個觀測期和評價機制來檢測風險狀況。”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監管沙箱項目需符合國家發展金融、繼續改革創新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應用到金融領域仍需一步步進行風險的監測和評價。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同樣稱,試行監管沙箱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使金融服務更具有“獲得感”和“適當性”。金融科技監管沙箱首批入箱項目,既充分體現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方向,也真正響應了金融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金融科技企業可搭伴
監管沙箱試點的一大看點在于創新型金融科技企業的參與程度,而從首批落地項目涉及的參與機構看,監管也頗為用心,即采取搭伴“入箱”的模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進入監管沙箱的參與主體目前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其中也不乏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其中便包括度小滿、攜程聯合中國銀聯、中信銀行申請,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聯合中國銀聯聯合進入的案例。
“監管沙箱試點會為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注入規范性和適當性,為其創新提供與監管有效溝通的橋梁。目前看,金融科技企業還需和持牌機構合作申請。”另一知情人士如是說。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要明確金融科技本質還是金融這一至關重要的點,因此只有持牌機構才能單獨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產品,金融科技公司可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解決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參與金融科技創新。從國外實踐經驗來看,實際進入監管沙箱的企業多數還是大型金融機構或是與其有良好合作的科技企業,“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黃震則指出,金融科技企業一定要理解監管意圖和遵循政策法律,不能在沒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野蠻創新。從目前來看,入箱條件要么成為持牌金融機構,要么就是與持牌金融機構聯合進入。因此,對于沒有牌照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爭取去和金融持牌機構合作,聯合申請入箱做創新項目將是一條可選之路。
“消保前置”成熟后可出箱推廣
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此次北京市率先落地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實際也攜帶著“中國版”監管沙箱特色,其中一方面便體現在其在設計之初就設立了風險補償機制等。正如相關監管人士在近日指出,入箱項目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和事前的風險防范約定,如果消費者發生損失,測試機構要賠償。
另有行業資深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稱,中國版監管沙箱最大的特色是“消保前置”,通俗來說,就是將入箱的項目先扔到外面,讓消費者和專家先來“扔石頭”,爭議太大的項目,企業或者項目承擔方須給消費者解釋清楚,有重大風險或者存在重大問題的,最后就不能進。
在黃震看來,“創新項目不能總是在箱里呆著,經過沙箱試驗階段,條件成熟后即可出箱,回歸至常規金融監管條件下去推廣”。他指出,創新項目要想出箱推廣,需做到三個條件,第一是技術要相對成熟和可靠;第二則是風險要可測可知可控;第三就是該創新項目對于消費者的保護有關措施切實可行,如果項目不成功,消費者不認可,這樣就不需要放出去了。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同樣認為,監管沙箱試點的目的,是在強監管的環境下為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提供一定的政策豁免,解除金融科技創新的后顧之憂,同時通過事先的制度安排,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地實現金融創新、合規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動態平衡。試點之后,后期將會結合試點情況來確定是否推廣。
(監管沙箱試點落地北京官宣僅一個多月,首批試點的擬入箱應用便揭開了面紗。1月14日,央行營管部官網披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并針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等6款應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首批擬試點項目參與主體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也不乏有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最終目的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6款應用率先“入箱”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納入試點的機構大多為持牌類機構,6款應用包括:基于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AIBank Inside產品、快審快貸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對應試點單位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聯/度小滿/攜程、百信銀行、寧波銀行、中國銀聯/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試點項目使用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生物識別、支付標記化、API技術、分布式微服務、AI技術等;領域主要包括小微企業融資、條碼支付、銀行卡收單等。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到,首批項目入箱標準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項目需要有技術層面的實質創新,而非僅是商業模式的探索或過去產品的組合;第二從參與主體上看,應是持牌金融機構參與或持牌金融機構聯合科技企業共同申請;第三則從必要性上看,應是傳統手段無法有效監管,只能通過監管沙箱進行探索;此外,從風險上看,需要機構事先準備有效的風險防控和化解機制,一旦消費者發生損失能夠有效償付。
“入箱項目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風險性,目前風險還不太能確定,因此需要一個觀測期和評價機制來檢測風險狀況。”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監管沙箱項目需符合國家發展金融、繼續改革創新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應用到金融領域仍需一步步進行風險的監測和評價。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同樣稱,試行監管沙箱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使金融服務更具有“獲得感”和“適當性”。金融科技監管沙箱首批入箱項目,既充分體現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方向,也真正響應了金融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金融科技企業可搭伴
監管沙箱試點的一大看點在于創新型金融科技企業的參與程度,而從首批落地項目涉及的參與機構看,監管也頗為用心,即采取搭伴“入箱”的模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進入監管沙箱的參與主體目前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其中也不乏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其中便包括度小滿、攜程聯合中國銀聯、中信銀行申請,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聯合中國銀聯聯合進入的案例。
“監管沙箱試點會為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注入規范性和適當性,為其創新提供與監管有效溝通的橋梁。目前看,金融科技企業還需和持牌機構合作申請。”另一知情人士如是說。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要明確金融科技本質還是金融這一至關重要的點,因此只有持牌機構才能單獨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產品,金融科技公司可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解決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參與金融科技創新。從國外實踐經驗來看,實際進入監管沙箱的企業多數還是大型金融機構或是與其有良好合作的科技企業,“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黃震則指出,金融科技企業一定要理解監管意圖和遵循政策法律,不能在沒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野蠻創新。從目前來看,入箱條件要么成為持牌金融機構,要么就是與持牌金融機構聯合進入。因此,對于沒有牌照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爭取去和金融持牌機構合作,聯合申請入箱做創新項目將是一條可選之路。
“消保前置”成熟后可出箱推廣
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此次北京市率先落地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實際也攜帶著“中國版”監管沙箱特色,其中一方面便體現在其在設計之初就設立了風險補償機制等。正如相關監管人士在近日指出,入箱項目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和事前的風險防范約定,如果消費者發生損失,測試機構要賠償。
另有行業資深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稱,中國版監管沙箱最大的特色是“消保前置”,通俗來說,就是將入箱的項目先扔到外面,讓消費者和專家先來“扔石頭”,爭議太大的項目,企業或者項目承擔方須給消費者解釋清楚,有重大風險或者存在重大問題的,最后就不能進。
在黃震看來,“創新項目不能總是在箱里呆著,經過沙箱試驗階段,條件成熟后即可出箱,回歸至常規金融監管條件下去推廣”。他指出,創新項目要想出箱推廣,需做到三個條件,第一是技術要相對成熟和可靠;第二則是風險要可測可知可控;第三就是該創新項目對于消費者的保護有關措施切實可行,如果項目不成功,消費者不認可,這樣就不需要放出去了。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同樣認為,監管沙箱試點的目的,是在強監管的環境下為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提供一定的政策豁免,解除金融科技創新的后顧之憂,同時通過事先的制度安排,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地實現金融創新、合規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動態平衡。試點之后,后期將會結合試點情況來確定是否廣。(監管沙箱試點落地北京官宣僅一個多月,首批試點的擬入箱應用便揭開了面紗。1月14日,央行營管部官網披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并針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等6款應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首批擬試點項目參與主體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也不乏有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最終目的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6款應用率先“入箱”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納入試點的機構大多為持牌類機構,6款應用包括:基于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AIBank Inside產品、快審快貸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對應試點單位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聯/度小滿/攜程、百信銀行、寧波銀行、中國銀聯/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試點項目使用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生物識別、支付標記化、API技術、分布式微服務、AI技術等;領域主要包括小微企業融資、條碼支付、銀行卡收單等。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到,首批項目入箱標準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項目需要有技術層面的實質創新,而非僅是商業模式的探索或過去產品的組合;第二從參與主體上看,應是持牌金融機構參與或持牌金融機構聯合科技企業共同申請;第三則從必要性上看,應是傳統手段無法有效監管,只能通過監管沙箱進行探索;此外,從風險上看,需要機構事先準備有效的風險防控和化解機制,一旦消費者發生損失能夠有效償付。
“入箱項目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風險性,目前風險還不太能確定,因此需要一個觀測期和評價機制來檢測風險狀況。”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監管沙箱項目需符合國家發展金融、繼續改革創新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應用到金融領域仍需一步步進行風險的監測和評價。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同樣稱,試行監管沙箱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使金融服務更具有“獲得感”和“適當性”。金融科技監管沙箱首批入箱項目,既充分體現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方向,也真正響應了金融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金融科技企業可搭伴
監管沙箱試點的一大看點在于創新型金融科技企業的參與程度,而從首批落地項目涉及的參與機構看,監管也頗為用心,即采取搭伴“入箱”的模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進入監管沙箱的參與主體目前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其中也不乏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其中便包括度小滿、攜程聯合中國銀聯、中信銀行申請,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聯合中國銀聯聯合進入的案例。
“監管沙箱試點會為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注入規范性和適當性,為其創新提供與監管有效溝通的橋梁。目前看,金融科技企業還需和持牌機構合作申請。”另一知情人士如是說。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要明確金融科技本質還是金融這一至關重要的點,因此只有持牌機構才能單獨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產品,金融科技公司可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解決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參與金融科技創新。從國外實踐經驗來看,實際進入監管沙箱的企業多數還是大型金融機構或是與其有良好合作的科技企業,“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黃震則指出,金融科技企業一定要理解監管意圖和遵循政策法律,不能在沒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野蠻創新。從目前來看,入箱條件要么成為持牌金融機構,要么就是與持牌金融機構聯合進入。因此,對于沒有牌照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爭取去和金融持牌機構合作,聯合申請入箱做創新項目將是一條可選之路。
“消保前置”成熟后可出箱推廣
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此次北京市率先落地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實際也攜帶著“中國版”監管沙箱特色,其中一方面便體現在其在設計之初就設立了風險補償機制等。正如相關監管人士在近日指出,入箱項目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和事前的風險防范約定,如果消費者發生損失,測試機構要賠償。
另有行業資深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稱,中國版監管沙箱最大的特色是“消保前置”,通俗來說,就是將入箱的項目先扔到外面,讓消費者和專家先來“扔石頭”,爭議太大的項目,企業或者項目承擔方須給消費者解釋清楚,有重大風險或者存在重大問題的,最后就不能進。
在黃震看來,“創新項目不能總是在箱里呆著,經過沙箱試驗階段,條件成熟后即可出箱,回歸至常規金融監管條件下去推廣”。他指出,創新項目要想出箱推廣,需做到三個條件,第一是技術要相對成熟和可靠;第二則是風險要可測可知可控;第三就是該創新項目對于消費者的保護有關措施切實可行,如果項目不成功,消費者不認可,這樣就不需要放出去了。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同樣認為,監管沙箱試點的目的,是在強監管的環境下為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提供一定的政策豁免,解除金融科技創新的后顧之憂,同時通過事先的制度安排,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地實現金融創新、合規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動態平衡。試點之后,后期將會結合試點情況來確定是否推廣。
監管沙箱試點落地北京官宣僅一個多月,首批試點的擬入箱應用便揭開了面紗。1月14日,央行營管部官網披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并針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等6款應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首批擬試點項目參與主體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也不乏有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最終目的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6款應用率先“入箱”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納入試點的機構大多為持牌類機構,6款應用包括:基于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AIBank Inside產品、快審快貸產品、手機POS創新應用,對應試點單位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聯/度小滿/攜程、百信銀行、寧波銀行、中國銀聯/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試點項目使用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生物識別、支付標記化、API技術、分布式微服務、AI技術等;領域主要包括小微企業融資、條碼支付、銀行卡收單等。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到,首批項目入箱標準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項目需要有技術層面的實質創新,而非僅是商業模式的探索或過去產品的組合;第二從參與主體上看,應是持牌金融機構參與或持牌金融機構聯合科技企業共同申請;第三則從必要性上看,應是傳統手段無法有效監管,只能通過監管沙箱進行探索;此外,從風險上看,需要機構事先準備有效的風險防控和化解機制,一旦消費者發生損失能夠有效償付。
“入箱項目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風險性,目前風險還不太能確定,因此需要一個觀測期和評價機制來檢測風險狀況。”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監管沙箱項目需符合國家發展金融、繼續改革創新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應用到金融領域仍需一步步進行風險的監測和評價。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同樣稱,試行監管沙箱主要是鼓勵金融創新在依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保護消費者權益,使金融服務更具有“獲得感”和“適當性”。金融科技監管沙箱首批入箱項目,既充分體現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方向,也真正響應了金融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金融科技企業可搭伴
監管沙箱試點的一大看點在于創新型金融科技企業的參與程度,而從首批落地項目涉及的參與機構看,監管也頗為用心,即采取搭伴“入箱”的模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進入監管沙箱的參與主體目前大部分為持牌機構,但其中也不乏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合作推出的創新項目進入,其中便包括度小滿、攜程聯合中國銀聯、中信銀行申請,小米數科、京東數科聯合中國銀聯聯合進入的案例。
“監管沙箱試點會為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注入規范性和適當性,為其創新提供與監管有效溝通的橋梁。目前看,金融科技企業還需和持牌機構合作申請。”另一知情人士如是說。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要明確金融科技本質還是金融這一至關重要的點,因此只有持牌機構才能單獨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產品,金融科技公司可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解決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參與金融科技創新。從國外實踐經驗來看,實際進入監管沙箱的企業多數還是大型金融機構或是與其有良好合作的科技企業,“金融科技企業若要把握機遇,可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
黃震則指出,金融科技企業一定要理解監管意圖和遵循政策法律,不能在沒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野蠻創新。從目前來看,入箱條件要么成為持牌金融機構,要么就是與持牌金融機構聯合進入。因此,對于沒有牌照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爭取去和金融持牌機構合作,聯合申請入箱做創新項目將是一條可選之路。
“消保前置”成熟后可出箱推廣
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此次北京市率先落地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實際也攜帶著“中國版”監管沙箱特色,其中一方面便體現在其在設計之初就設立了風險補償機制等。正如相關監管人士在近日指出,入箱項目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和事前的風險防范約定,如果消費者發生損失,測試機構要賠償。
另有行業資深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稱,中國版監管沙箱最大的特色是“消保前置”,通俗來說,就是將入箱的項目先扔到外面,讓消費者和專家先來“扔石頭”,爭議太大的項目,企業或者項目承擔方須給消費者解釋清楚,有重大風險或者存在重大問題的,最后就不能進。
在黃震看來,“創新項目不能總是在箱里呆著,經過沙箱試驗階段,條件成熟后即可出箱,回歸至常規金融監管條件下去推廣”。他指出,創新項目要想出箱推廣,需做到三個條件,第一是技術要相對成熟和可靠;第二則是風險要可測可知可控;第三就是該創新項目對于消費者的保護有關措施切實可行,如果項目不成功,消費者不認可,這樣就不需要放出去了。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同樣認為,監管沙箱試點的目的,是在強監管的環境下為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提供一定的政策豁免,解除金融科技創新的后顧之憂,同時通過事先的制度安排,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地實現金融創新、合規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動態平衡。試點之后,后期將會結合試點情況來確定是否推廣。(岳品瑜)
標簽: 金融
您可能也感興趣:
今日熱點
為您推薦
湖南道縣再次部署夏季森林火災防御工作 確保森林生態資源安全
2022年廣東試點建設公益林示范區29個累計投入7700萬元
四川省林草局:推進全省林長制信息系統建設 研究總體方案
排行
精彩推送
- 二維碼概念股7月26日整體上漲2.46%:領漲股為中科金財 領跌...
- 認證服務概念共有幾支個股?7月26日漲幅較大的個股是科藍軟件...
- 飲料概念共有多少支個股?7月26日漲幅較大的個股是英聯股份、...
- 美亞柏科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是多少?美亞柏科3日內股價...
- 數碼視訊7月26日領漲 南威軟件、神州數碼和中科曙光等跟漲
- 房地產銷售概念7月26日上漲4.51%:漲幅較大的股票是三湘印象...
- 鉭鈮板塊7月26日晚間復盤報漲:中鎢高新領漲 國際實業、全新...
- 征信概念共有多少支個股?廣聯達7日內股價下跌0.63%
- 硬膠囊概念共有幾支個股?7月26日漲幅較大的個股是ST順利、仙...
- NFC概念概念共有多少支個股?新開普5日內股價下跌1.72%
- 托育服務板塊7月26日晚間復盤報漲:豆神教育領漲 鴻合科技、...
- 乾景園林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是多少?乾景園林7日內股價...
- 【環球熱聞】“三同三保障”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 天天觀天下!“三同三保障”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 【環球報資訊】今年6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9531起
- 世界播報:今年6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9531起
- 廣東東莞:切實履行巡林責任 全面提升林長巡林履職成效
- 湖南道縣再次部署夏季森林火災防御工作 確保森林生態資源安全
- 2022年廣東試點建設公益林示范區29個累計投入7700萬元
- 四川省林草局:推進全省林長制信息系統建設 研究總體方案
- 壓茬推進 河南省發布林長制基層建設行動方案
- 聚焦:違反職業健康檢查規定的經濟性裁員違法
- 世界快資訊: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三成
- 頭條: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質”方案出臺兩個月:60起并購助...
- 全球百事通!中國依然是外商最佳投資選擇地
- 快訊: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提升至近30%
- 當前短訊!違反職業健康檢查規定的經濟性裁員違法
- 焦點精選!我國持續保持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 全球速訊: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提升至近30%
- 【環球播資訊】我國持續保持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 快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質”方案出臺兩個月:60起并購助...
- 每日時訊!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三成
- 視點!工業和信息化部:外商對華投資步伐并沒有放慢
- 中國業務型CDP白皮書 | 愛分析報告
- 全球速看:興銀聚豐債券最新凈值漲幅達0.02%,該基金2020年利...
- 全球快播:7月25日中融恒安純債債券A買的人多嗎?基金2021年...
- 【天天速看料】7月25日鵬華豐慶債券近1月來表現如何?基金202...
- 全球資訊:工業和信息化部:外商對華投資步伐并沒有放慢
- 天天播報:7月25日華富中證5年恒定久期國開債指數C最新凈值是...
- 天天熱點!7月25日富榮福錦混合C基金怎么樣?該基金分紅負債...
- 【天天播資訊】工信部答中國網記者:實打實的舉措支持服務型...
- 天天快播: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在京成立
- 簡訊:工信部答中國網記者:實打實的舉措支持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
- 全球今日報丨國資委召開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推進會...
- 世界報道:國資委召開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推進會 要...
- 世界新消息丨中國質量萬里行專家委員會在京成立
- 環球今日報丨工信部:將加快“十四五”工信領域重大工程和行...
- 環球即時:國資委召開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推進會
- 天天資訊:國資委召開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推進會
- 天天動態: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服務型制造研究院建設 培育發...
- 環球熱點評!工信部:將加快“十四五”工信領域重大工程和行...
- 全球熱推薦: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服務型制造研究院建設 培...
- 明月鏡片亮相2022 視覺健康盛會 聚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 環球觀速訊丨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4000億元,企業數量...
- 當前焦點!7月25日景順長城支柱產業混合基金成立以來漲了多少...
- 天天播報: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股票C近1月來在同類基金中排524...
- 天天精選!長安泓源純債債券A基金賺錢嗎?2022年第二季度基金...
- 全球速看:興銀高端制造混合A基金2021年第三季度表現如何?近...
- 世界觀熱點:7月25日國聯安鑫匯混合A近3月來表現優秀,基金20...
- 全球速看:國資委推動國資央企投身云體系建設
- 世界球精選!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 我國制造業綜合實...
- 快資訊丨工信部答貝殼財經記者:我國產業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
- 世界熱點評!最新!阿里巴巴合伙人變動,螞蟻集團管理層撤出...
- 環球微速訊:全球首個自組織激光器問世!具備自主配置能力,...
- 【速看料】法國:敞門開空調擬被處罰超5000元,酒水加冰塊需...
- 【世界熱聞】直播間使用音樂要付版權費!付費義務主體為使用...
- 天天新動態:工信部:外商對華投資沒有放慢,我國依然是外商...
- 全球觀點:7月25日交銀增利債券C累計凈值為1.8066元
- 世界今日報丨財政部:截至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347503億元
- 全球百事通!7月8日泰達宏利鑫利債券C一年來收益2.45%,該基...
- 熱議:40度高溫來襲,碳中和勢在必行!
- 聚焦:國資委推動國資央企投身云體系建設
- 焦點快播:7月25日永贏淳利債券近三月以來漲了多少?2021年第...
- 精彩看點:工信部答貝殼財經記者:我國產業科技創新水平和能...
- 頭條焦點:工信部:外商對華投資沒有放慢,我國依然是外商最...
- 焦點熱議: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 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
- 全球信息:財政部:截至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347503億元
- 環球新動態:蜂巢恒利債券A買的人多嗎?基金前端申購費是多少?
- 世界看點:7月25日國泰致遠優勢混合累計凈值為1.3880元,基金...
- 房地產開發板塊7月25日盤后報漲:皇庭國際領漲 大港股份、陽...
- 物流板塊7月25日盤后報漲:飛馬國際領漲 德邦股份、浙商中拓...
- 汽車零部件概念7月25日報跌:斯萊克領跌 廣東鴻圖、祥鑫科技...
- 退市警示板塊7月25日盤后報漲:大港股份領漲 永安林業、ST金...
- 耐火材料概念共有多少支個股?中光防雷3日內股價下跌1.99%
- 地產開發板塊7月25日盤后報漲:陽光城領漲 世榮兆業、信達地...
- 熒光PCR檢測概念共有多少支個股?科前生物5日內股價下跌3.23%
- 檢測試劑板塊7月25日盤后報漲:博暉創新領漲 透景生命、海特...
- 氟板塊7月25日盤后報跌:泛亞微透領跌 氯堿化工、深圳新星和...
- 粵港澳自貿區概念股7月25日整體上漲0.07%:領漲股為陽光城 ...
- 洗碗機概念股7月25日漲跌幅最高的是漢宇集團 漢宇集團5日內...
- 動物疫苗板塊7月25日盤后報漲:博暉創新領漲 康華生物、普萊...
- 全球微速訊:央行今日進行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當日實現凈...
- 焦點熱訊:兩巨頭官宣深度合作!科大訊飛攜手比亞迪,將智能語...
- 世界熱文:央行今日進行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當日實現凈回...
- 天天觀焦點:警戒級別升至5級!日本櫻島火山噴發,火山石飛出...
- 世界熱點評!發改委:下達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專項2022年第二...
- 觀點:發改委:下達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專項2022年第二批中央...
- 十四五期間 廣西將構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新格局
- 河南:94個林業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已全部開工
- 焦點滾動:最高法重磅發文,嚴懲金融領域犯罪!特大期貨市場操...
今日要聞
- NFC概念概念共有多少支個股?新開普5日內股價下跌1.72%
- 托育服務板塊7月26日晚間復盤報漲:豆神教育領漲 鴻合科技、華媒控股等跟漲
- 乾景園林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是多少?乾景園林7日內股價上漲2.52%
- 粵港澳自貿區概念股7月25日整體上漲0.07%:領漲股為陽光城 領跌股為東旭藍天
- 洗碗機概念股7月25日漲跌幅最高的是漢宇集團 漢宇集團5日內股價上漲9.25%
- 動物疫苗板塊7月25日盤后報漲:博暉創新領漲 康華生物、普萊柯和明德生物等跟漲
- 滬警示板概念7月22日整體上漲0.17%:領漲股為ST輔仁 領跌股為貴人鳥
- 康泰醫學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是多少?產業園概念7月22日漲幅較大的股票是露笑科技
- 聞泰科技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是多少?OX概念共有多少支個股?
- 創元科技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是多少?中芯國際概念概念股7月21日盤后漲 安集科技領漲